泮伟江:探寻法律的界限——论卢曼晚期系统论法学思想
以安寧居家照護為例,護士和醫療人員會固定做家庭訪視,同時也有醫護人員24小時隨時待命,以便掌握患者即時狀況。
倒是其他到大陸參加抗戰的台灣人,尤其是那些直接參加國軍投入第一線作戰的台灣人,卻同時遭到三大陣營遺忘,仿佛完全不存在於歷史中。Photo Credit: 許劍虹 現居美國舊金山的賴樹炯 投身黃埔的客家青年 賴樹炯先生1920年8月1日出生廣東梅洲蕉嶺縣,為「八百壯士」謝晉元團長的同鄉,來自馬齊湖村。
鄒洪生於1897年4月3日,為來自新竹客家庄的台籍國軍將領,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升到中華民國陸軍上將的台灣人。可是好日子沒過太久,賴樹炯就因為陸岡接任第158師副師長,離開第473團的關係遭到打壓。根據賴樹炯回憶,當時一個輸送連名義上有164人,但實際上只有20人,多報兵員的目的就是為了向中央多要薪餉。一來是因為鄒洪1945年4月16日就因操勞成疾病逝廣東陽山縣,當時別說政府還沒有播遷來台,就連抗戰都尚未勝利,自然不會有太多台灣人知道他。顯見李友邦這號人物,同時滿足了藍綠紅三大陣營彼此的需求,無論在台灣還是大陸都是絕對政治正確的人物。
在蕉嶺中學讀書的賴樹炯,也接受了三個月的訓練。國民黨方面,則在馬英九總統帶領下刻意拉高李友邦的地位,一來可彰顯國民黨有在反省過去的歷史錯誤,二來則以台灣義勇隊這支由台灣人組成的團隊,證明台灣人曾在國民政府領導下參加抗日,確保中華民國收復台灣的正當性。令人會更想要找到一個「意義」的歸屬,就算用假裝的也好,要讓自己很有自信的說出那句充滿使命感的話語
也在努力尋找組織的「使命、願景」,有緣協助一些組織建立願景的共同圖像(常見的是搭配Find your why),發現這好像是一種無形的壓力。然而,這「追求意義」某種程度上,也變成了另外一顆大石,在我們的心中不斷的被向上推了又下推了又下,彷彿永遠推不到盡頭、彷彿永無止盡的就是要追求著什麼。像每次當別人問「你是誰」時,自己都在思考要怎麼回答,沒有一個穩定的答案、或太廣泛,心中都會不踏實,想著「這真的是我嗎?」、「我可以這樣自稱嘛?」有時也會引起對方的不信任。反觀我們,有沒有去肯定在這找尋的過程中、不斷前進與成長的自己呢?荒謬故事的另一面也看到了他的毅力與努力,從我們自己的經歷中,又能不能看到些什麼呢? 想分享的是,追求「意義」很重要,但如果可以,不要讓它變成了一個「錢」與「名」之外,第三個好像不得不擁有的東西。
在疫情的影響下,台灣相對穩定,但仍有不少人在轉換跑道上遇到挫折。人生大哉問:這一生要做些什麼? 近期因為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規劃,包括自己家裡也受到了不少的影響。
那就像薛西弗斯一般,我們又是為了什麼去「追求意義」?現實世界中沒有懲罰我們的天神,但我們從自己身邊找到大神,跟自己不斷說,這些大神都有找到很好的方向,很年輕有為、很有願景方向感,透過這些不斷回頭刺激自己,也不斷告訴自己「還沒有」、「還沒找到」。不知不覺間,「找到意義」彷彿已成了這輩子需要完成的事之一。而最近也發現自己不斷打破框框,在一個領域爬到一個小丘陵,就搭滑翔翼到另一座山開始爬。不斷探索,追尋意義的重點,是創造想要的生活。
那如果沒找到「意義」,這輩子是不是就真的沒有意義呢? 片頭的工程師其實是之前的自己,後來就不太在意要不要自稱工程師了,反倒是把程式當成百寶庫的一部分。令人會更想要找到一個「意義」的歸屬,就算用假裝的也好,要讓自己很有自信的說出那句充滿使命感的話語。而因此有個形容詞「sisyphean」,表示「永無止盡,而又徒勞無功」。而漸漸當生活滿足一些後,度過第一道檻,會想找一些生命的使命、來到世界上的意義。
舉例來說,活在現代基本上會有:水電、房租、電話(網路)費、交通與餐費等等,養活自己後,也漸漸有責任要去養更多人。開始很享受這陌生的環境,但又可試著將上一個丘陵學到的,帶到這新場域,這是我找到的「畫面」。
追求卓越沒有問題,想表示的是,生命中的每個過程都極其珍貴,價值與意義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重點或許不是誰將石頭推了多遠多快,或是「找到」多好的意義,而是可以試著創造看看想要的生活。這顆大石、大坑,是我們在人生的第一關。
組織的意義大石:願景使命 圖片來源:George Chen 個人在找意義,組織也在找,一群人聚在一起也會經歷類似的過程,努力在意義與現實中平衡。不管在推哪一個石頭,有沒有從中找到「享受」? 圖片來源:George Chen 在薛西弗斯的神話中,有一個版本是,他很享受看到石頭滾上山的過程,儘管他知道又會再滾下去歷史老師因展示諷刺伊斯蘭漫畫遭斬首,法國周日大規模示威,18歲兇手全家被捕 諷馬克宏該做心理檢查,艾爾多安:馬克宏對伊斯蘭和穆斯林有什麼意見? 《自由時報》報導,法國一名歷史教師帕第(Samuel Paty)日前在課堂中分享《查理週刊》對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慘遭伊斯蘭教極端主義者在巴黎市郊斬首,法國總統馬克宏下令加強對極端主義的行動,打擊「伊斯蘭分離主義」,引發土耳其不滿,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諷刺馬克宏該去看心理醫生,法國因此召回大使抗議。未來的大選我們就可以看到馬克宏的命運究竟如何了。「對於一個國家領導人如此對待來自不同信仰團體,數以百萬計的信徒,我還能說什麼?這個叫馬克宏的人對伊斯蘭信仰和穆斯林有什麼意見?我建議他去做心理檢查。法國總統辦公室召回駐土大使,指艾爾多安發言過分與粗魯 《BBC》報導,一名法國總統辦公室人員向《法新社》(AFP news agency)表示法國駐土耳其大使已被召回,並將與馬克宏會面。
伊姆蘭汗寫道:「這個時候馬克宏大可安撫創傷,不讓極端分子有發展空間,而不是造成進一步對立與排斥,這將無可避免地導致激進主義。」 We will not give in, ever. We respect all differences in a spirit of peace. We do not accept hate speech and defend reasonable debate. We will always be on the side of human dignity and universal values. — Emmanuel Macron (@EmmanuelMacron) October 25, 2020 反擊對穆罕默德的侮辱,中東國家部分超市抵制法國貨 《BBC》報導,約旦、卡達和科威特的一些超市在星期天就已經將法國商品——例如法國製的美髮產品——從架上撤下。
」 馬克宏沒有直接回應伊姆蘭汗,但在同天稍晚也在推特上發文表示,「法國政府尊重所有的差異,在和平的精神之下」。」在一連串推文中,伊姆蘭汗說,馬克宏的言辭將會種下分歧因子。
」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圖為土耳其現任總統艾爾多安。法國因為發生一名歷史教師在課堂分享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慘遭斬首,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下令打擊「伊斯蘭分離主義」,近日先後引發土耳其與巴基斯坦的不滿,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甚至諷刺馬克宏要去做心理檢查。
馬克宏說:「帕第之所以遭殺害,是因為伊斯蘭極端分子要我們的未來。事後,法國召回駐土耳其大使。」他指出,本月稍早當馬克宏說「目前伊斯蘭世界面臨危機」,他的話已經引發了爭議。我們會一直站在人性尊嚴與普世價值的這一面。
他也鼓勵了那些褻瀆穆罕默德以及伊斯蘭教的諷刺漫畫。法國外交部則在聲明中表示這些呼籲抵制的聲音沒有道理,且應該立即停止。
這名人員表示,「艾爾多安的發言讓人無法接受。「應該立即停止的還包含那些由少數激進團體發動,對法國的攻擊」。
在科威特,一個主要的非政府零售聯盟「消費者合作協會」(Consumer Co-operative Societies)已經要求抵制法國貨,為了是反擊(法國)那些不停對穆罕默德的侮辱。」 艾爾多安並表示他並不認為馬克宏有機會贏得2022的總統大選,他表示「他(指馬克宏)經常找我的麻煩,但這並不會為他贏得什麼。
過分和粗魯並不是一種辦法,我們要求艾爾多安改變他的政策路線,因為他的路線在各方面都很危險」。Hallmark of a leader is he unites human beings, as Mandela did, rather than dividing them. This is a time when Pres Macron could have put healing touch & denied space to extremists rather than creating further polarisation & marginalisation that inevitably leads to radicalisation — Imran Khan (@ImranKhanPTI) October 25, 2020 《德國之聲》報導,伊姆蘭汗接著表示「令人難過的是,馬克宏選擇了故意激怒穆斯林,這也包含了他的國民法國總統辦公室召回駐土大使,指艾爾多安發言過分與粗魯 《BBC》報導,一名法國總統辦公室人員向《法新社》(AFP news agency)表示法國駐土耳其大使已被召回,並將與馬克宏會面。過分和粗魯並不是一種辦法,我們要求艾爾多安改變他的政策路線,因為他的路線在各方面都很危險」。
這名人員表示,「艾爾多安的發言讓人無法接受。「對於一個國家領導人如此對待來自不同信仰團體,數以百萬計的信徒,我還能說什麼?這個叫馬克宏的人對伊斯蘭信仰和穆斯林有什麼意見?我建議他去做心理檢查。
「應該立即停止的還包含那些由少數激進團體發動,對法國的攻擊」。事後,法國召回駐土耳其大使。
Hallmark of a leader is he unites human beings, as Mandela did, rather than dividing them. This is a time when Pres Macron could have put healing touch & denied space to extremists rather than creating further polarisation & marginalisation that inevitably leads to radicalisation — Imran Khan (@ImranKhanPTI) October 25, 2020 《德國之聲》報導,伊姆蘭汗接著表示「令人難過的是,馬克宏選擇了故意激怒穆斯林,這也包含了他的國民。」 We will not give in, ever. We respect all differences in a spirit of peace. We do not accept hate speech and defend reasonable debate. We will always be on the side of human dignity and universal values. — Emmanuel Macron (@EmmanuelMacron) October 25, 2020 反擊對穆罕默德的侮辱,中東國家部分超市抵制法國貨 《BBC》報導,約旦、卡達和科威特的一些超市在星期天就已經將法國商品——例如法國製的美髮產品——從架上撤下。